(相关资料图)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仍面临较大人才缺口,尤其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人才紧缺、产学脱节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只有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构筑人才“蓄水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集聚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一些科技领军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如加强校企合作,携手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源储备;将产业最新技术、案例和实践,转化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培养专业人才;等等。
不过,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不能及时响应企业发展需求,“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实践”的评价导向影响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无法满足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岗位对更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企业难以在人才培养中锤炼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牢牢抓住创新人才这个关键要素,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企业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加快调整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将创新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同时,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并通过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培养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应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带头组建类型丰富的前沿技术创新实验室,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人才“第一资源”有了保障,创新“第一动力”才会源源不绝。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谁能率先建立起完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优势和主动权。只有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筑起人才“蓄水池”,以创新贡献和创新实绩为导向引领人才主动创新、大胆创新,才能在国家重大需求面前,联合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源自:经济日报
作者:郭静原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