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下调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此前,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自5月15日起对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其中,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约为30BP,其他金融机构降幅约为50BP。对于通知存款利率,国有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10BP,其他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20BP。
相关数据显示,国有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全线跌破3%,并且6月8日开始,活期下调了5个BP;两年期下调到2.05%;三年期下调至2.45%;五年期更是从2.65下调到了2.5%。
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这新一轮的存款“降息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家庭开支和人生阶段做科学的规划和配置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21理财私房课邀请了三位重磅嘉宾就该话题展开讨论。三位嘉宾分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博士, 北美精算师、平安新银保产品策略负责人王瑞以及七分钟理财创始人兼CEO罗元裳。
步入“2”时代居民的生活和财富投资会否受到影响?
“降息潮下”我国理财市场已经步入“2”时代,利率下行趋势是否有可能逆转?利率的波动和居民的财富管理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芮萌表示,“从长期来看,利率走势是确定向下,通过观察发达国家的情况,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十年期国债利率与劳动力人口占比,这两条线几乎是高度吻合的,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利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国家进入了负利率时代,所以今天我们进入”2时代“,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有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负利率时代。”
对于低利率时代居民的财富会否受到影响,芮萌认为这取决于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于把大部分钱存在银行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但对于贷款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对于资产配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权益类资产的人来说,同样是好消息,因为股票和无风险的利率之间通常是负相关的,随着利率的下调,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
罗元裳则表示, 通过对用户理财行为的分析,本来降低利率是想更好地促进经济大家去消费,但实际情况其实是老百姓反而更紧张了,更加不敢花钱。包括理财产品打破刚兑,都让大家储蓄的欲望更加强烈。
她建议,在利率下行的时期,更应该做好资产配置,她将家庭资产比作球队,“要有前锋、后队和守门员,前锋的话就类似偏股基金,后卫就是银行理财,守门员就是保险,有这种冲锋陷阵或者说高收益的基金再加上能锁定一些长期回报的固定利率的保险,这样相搭配的话,其实风险更低,保障效果更好。”
储蓄、保险遇热确定性的收益更受欢迎
利率下行在一个较长周期内仍将是主流趋势,但从近期的相关金融数据中看到,似乎大众并没有非常强的意愿去配置收益率较高的风险资产以提升自身的资产回报。
据央行数据,截至2023年2月末,我国储蓄存款余额12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虽然4月份开始随着利率降低,存款数据有所减少,回流到其他投资渠道,但整体存款规模仍然处于高位。与之相对,统计数据显示,5月以来新基金共发行81只,发行份额只有207.47亿份,逼近八年半以来的月度最低点。保险方面却全面回暖,1-4月保险行业保费达2.3万亿,同比增长9.8%,其中寿险同比增长11.8%,非银分析师认为这样的增速主要是出于对保险储蓄的需求旺盛,叠加客户对未来产品定价利率下调的担忧。
面对这样的现状,芮萌对当前财富管理领域的储蓄、基金和保险三类产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三则信息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风险厌恶情绪在增加。中国的传统就是未雨绸缪,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储蓄,是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中国的储蓄率在全球都是最高的。在利率下行,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家未雨绸缪,多存点钱是正常的。
通常利率下降的时候,大家会偏向增加一点风险敞口来获得更高的回报,但在中国反而公募基金发行的数量在下降。这可能是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的A股市场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散户会受到行为和情绪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或者频繁交易,因此在市场行情不好、净值下跌以后,风险比较高的产品就不再受欢迎。在此背景下,就有一部分资金流去了第三个地方,那就是保险。
保险第一个特征就是期限长,且利率相对当下的银行理财,都比较高,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后,写在合约里确定的保险收益更具吸引力,基于这样的宏观因素影响,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储蓄增加、公募基金减少,保险增加的趋势,这背后反映了老百姓趋利避害、风险厌恶情绪提升。
罗元裳表示,居民安全感低,所以储蓄率高。理财又是反人性的,越跌越便宜越不敢买,反人性很难被克服,知难行易。但保险是顺人性的,能够明确未来会拿到什么样的利益,而且写在合同里去承诺确定性。
理财类的保险一般都是偏长期的产品,对于规避短期的风险、锁定利率下行的风险,都是很有效的工具。
王瑞作为保险产品专家,他从保险产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保险产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他认为,首先保险产品在被设计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当下的趋势来看,客户其实有两方面的需求。第一,是客户对于一些投资属性的追求,比如长期的、确定的收益率,在存款利率下降包括基金各方面风险增加情况下,对这种无风险的长期确定收益的追求带来了保险销售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中国家庭在退休后社保不足以维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因此出现了一个要做养老补充的需求,也就是需要一笔长期的现金流。而保险里面有一些类别,如养老保险等,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险的这种功能性。
怎样配置家庭资产更科学?
当前市场上拥有种类繁多的投资产品和渠道,房产、存款、理财、保险、基金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作为普通投资者,怎样的配置方式才是科学的?各类投资渠道和产品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应该从哪些维度去考虑或者规划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 又是否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模型或者工具呢?
芮萌建议每个家庭需要先做一个资产负债表,来对家庭的财务健康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再做后续的规划。根据不同的短、中、长期目标来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其中不同的目标需要匹配不同的收益率、流动性和安全性。而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也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此外,要注重顺势而为,例如衰退的时候多配置点固收类资产,当复苏的时候多配置点权益类资产,过热的时候选择大宗商品,滞胀的时候则多选择一点现金。最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财富管理是逆人性,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专业的财富规划师帮我们规划。
罗元裳则给出了一个四象限的表格来帮助解决理财难题,她认为每个家庭或每个钱包都需要有四笔钱,第一笔钱就是备用金;第二笔钱是保险账户;第三笔钱是保值钱包;第四笔钱是增值钱包。
备用金账户放3—6个月基本月开销,以保障万一失业或者一些意外;保险钱包,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发生大病意外的一些紧急的钱;保值钱包,以前的保值钱包大家放的都是银行理财,现在保值钱包当中分红型的保险、增额终身的保险的比例变多了;增值钱包,主要放偏股基金,需要根据每个人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定。
当每个家庭把四个象限分清楚之后,根据每笔资金的目标收益率就能够清晰地来做现金流规划。
王瑞则针对底线思维的角度进行了展开,他认为投资需要有底线思维,当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家庭资产或者个人财富都需要有一个牢固的地基来保证基础不被撼动,市场是波动的,但保险拥有底线,当波动来临的时候,只要守住底线就可以继续坚守。他认为家庭中每一笔钱都有不同的职责,而在做相关配置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来量身定制,并全程坚守底线思维。
养老金提前储备是否有必要?
科学配置家庭资产,不仅是为家庭当前的短期开支做准备更是为了提升整个家庭未来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当家庭成员步入老年,工作收入占比大幅下降之后,我们的家庭资产是否足以支撑一个幸福圆满的老年生活呢?
根据统计局数据,至 2022 年末,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 岁及以上人口 2.1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14.9%。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 2033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占总人口的 1/4;2053 年达到峰值 4.87 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 1/3。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更大挑战。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允许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以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
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王瑞表示,当前中国的养老问题是越来越凸显,尤其在很多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父母养老需求激增。
而随着养老条件越来越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预期未来人们的寿命还会进一步加长。长寿其实是现在养老里的一个核心风险点,也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那么应该怎么应对呢?王瑞进一步表示,其实很多中国老百姓已经自己朴素地产生了一个方案,也就是存钱,只花利息,本金不动。以这种最常见的这种养老方式为例子来看,在当下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其实对老百姓提出了一个挑战。同样的存款能拿到的利息更少了,这可能导致未来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当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挑战的时候,我们希望客户及早去着手准备养老。
芮萌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处在深度老龄化,可能十年以后会进入到超级老龄化,抚养比例在不断下降,养老是非常严峻问题,同时人的寿命在增加。目前我国在三支柱养老体系中的个人养老部分是极低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覆盖人数有限,仅靠第一支柱养老的养老体系极不健康。因此需要第三支柱商业养老的补充,国家在去年也出台了个人养老金的政策,希望通过制度的安排来鼓励发展第三支柱。此外,芮萌还提到养老除了财务上的准备还需要服务上的准备,例如有很多的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的同时,也提供了退休以后的养老服务。
关于养老服务,王瑞提到,在养老体系打造方面,平安投入了很多精力以及资源,把整个养老分成做养老资产管理和养老服务提供两块内容。养老资产管理包括一揽子保险产品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好客户的钱袋子。在养老生活服务方面,不仅为客户提供居家养老全周期服务体系,也通过打造平安臻颐年高质量康养社区,为客户配备全天24小时全方位服务。在养老服务、康养服务,各方面衣食住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养老解决方案。
罗元裳则针对养老问题提出了“333法则”,她认为对于养老来说,第一个“3”是养老三大支柱,也就是上文提到了三支柱养老体系;第二个“3”是三个变量,也就是本金、收益率和时间,因为一个人财富的终值等于本金*(1+i),这个“i”是你的收益率,然后乘上N次方,这个N代表时间。三个变量中能决定谁,就着重做哪一块;最后一个“3”则是三驾马车,保险、银行理财和基金,如果能真正把自己的金融产品,也就是这三驾马车做好,养老一定会非常的舒适。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